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使至塞上和钱塘湖春行原文?
《使至塞上》王维
单车欲问边,属国过居延。
征蓬出汉塞,归雁入胡天。
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
萧关逢候骑,都护在燕然。
《钱塘湖春行》白居易
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
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
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
在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中哪一句是描写水的
水面初平云脚低。
钱塘湖春行
白居易 〔唐代〕
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
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
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
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。
白居易的《钱塘湖春行》中描写水的句子是: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
这联中写诗人在一边走,一边观赏,正面写湖光水色:春水初涨,水面与堤岸齐平,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,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。
钱塘湖春行是什么时候写的?
长庆二年(公元822年,唐穆宗时期)七月,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,宝历元年(公元825年,唐敬宗时期)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,所以这首《钱塘湖春行》写于长庆三、四年(公元823、824年)间的春天。
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。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,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,描绘得生意盎然,恰到好处。
钱塘湖春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作,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美好景色。题目“春行”直接告诉我们是春天的时候写的,诗句“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”中的“早莺”和“新燕”告诉我们春天刚刚到来,“几处”而不是“处处”,“谁家”而不是“家家”,都明显的告诉我们这是初春的景象。
如何欣赏白居易的《钱塘湖春行》?
谢邀。
先上诗:
钱塘湖春行
白居易
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
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
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
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。
白居易和杭州渊源颇深,他自己也非常喜欢那里,到晚年依然年年不忘,曾写过有名的《忆江南》来回忆那段岁月。而这首诗这是他在杭州任上所做。
这首诗写早春的钱塘之行。先写所游之地,再写所见所闻,春水上涨,云色浅淡,已有喜悦之情在其中。而燕子啄泥,早莺争树写出了春之活泼,下面花色渐出,草色新绿,既写出了春景的特点,又写出了心中的情,而且色觉听觉都有。最后写到喜爱之地,更进一步,写出了春行之乐,之趣,之满足。也衬了白沙堤之美好 杭州之迷人。
孤山寺北贾亭西,一句,十分简单,却是直述一个空旷场景,既有益于心胸一阔,展开情怀,也利于开展下头描述,水面初平云脚低是写远景阔景,再由景连想,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琢春泥。这两句是思想。这景思一连情致便油然而出。这也是一对仗,律诗必须的。下面两句,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,是复起兴,慨叹。渐字最好,眼见又思,花儿渐渐就要迷人眼目了,浅草才刚刚能遮没马蹄。
这兴叹平实,又带对仗,修辞功夫非同寻常。春日微兴之情也悠然涵透。
末了两句是直语裁束,直接点出最喜欢湖东漫步,走在白沙堤绿杨荫里。
说白了就没他话说了。也是束兴,束志的古文学手法。
就像今天学生写作文,末了来上一句:今天玩得真高兴呀!好喜欢姥姥家的小花猫呀!等语句,直白兴叹束尾。
但白居易这首诗,用辞句平实,一直是直出胸憶,一兴到底,所以虽束尾看似平淡,其实不平淡,与以上所写通篇一气,不觉断陷,反觉自然而兴叹。是高手体现。
好似乐府述事,平淡展叙开来,即便情深,也不显绝烈,
例如:长恨歌
开始平淡写起,汉皇重色思倾国,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