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库兵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库兵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库兵是什么意思?
您好,“库兵”这个词语不常见,可能是指“库存兵”或“库房兵”。
“库存兵”是指在军队中负责管理各种物资库存的兵种,主要任务是保管、调配、分配和运输各类物资。
“库房兵”则是指在军队中负责管理各种库房的兵种,主要任务是保管、维护和管理各类库房。
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“库兵”究竟是指哪种兵种。
有人说,清朝有一种奇怪的现象,就是明知库兵从银库里偷银子却不抓,这是为什么?
按道理库兵偷银子,管理户部银库的官员必然有义务去抓库兵,惩戒这种“公然运输”行为。否则长此以往,偷盗的数量总归会越积越大,暴露出来,管理户部银库的官员也要跟着吃瓜落的。
这就好理解了,不愿抓,那是必然和这些偷银子的库兵有利益来往,彼此属于利益共同体。也就是说库兵偷的银子,这里面有一份是这些管理户部银库的官员的。
至于不能抓,那就是这个偷银子的组织比较庞大,甚至牵扯到很多直接管理这些管理户部银库的官员的官员(虽然很绕口,但是意思就是这些当官的顶头上司),所以你若是管理那些“偷银子的库兵”,那么马上就会有人来“管理”你。
当时曾国藩是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,不过一个四品小官。在达官显贵的京城,本身自己一个***,有没有什么背景,靠熬资历想一步步往上爬,机会没有什么太大盼头了。时也运也,由于他的职责是主要负责稽查中书科事物,于是他当众***了衣服进入国库清点现银,最终不避任何复杂关系,查明了“国库亏空”的真相。深得道光器重,在此后的4年时间里,他从一个四品小官被升为除了户部之外的五部之长,这事绝无仅有了。但是也侧面反映了,大清在当时已经烂成什么样了。连道光都知道,户部那笔烂账若是让曾国藩去管,怕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会狗急跳墙,立刻祸起萧墙。
整个清朝的大部分时间,户部都是亏空的,管账的大肆借贷,各种巧立名目地往外搞钱,所以烂账层出不穷,谁也搞不清国库里该有多少银子,实际还有多少银子。上面不碰银子的都那么贪,对于基层直接接触银子的更是坐不住,想的事情是怎么能把银库里的银子给“公然运输”出来,反正烂账你也查不出来。能和银子直接打交道的是库兵,但管着库兵的人很多。户部银库设郎中1人、员外郎2人、司库1人、大使2人、笔帖式6人、库使6人、经承2人,这些职务,顺治祖制,只能由满人担任。但是这个郎中只是个5品官,按照大清的俸禄,这会让郎中无限失衡的。管着银库,里面堆着全国的金银。自己却领着80两的年俸、80斛禄米、2400两的养廉银。
所以郎中把目光转向了那些直接接触银子的库兵。库兵是专门吃这碗饭的,能运所少银子靠你自己本领。但是相当库兵,至少先拿个6000两(这是个按照库兵运银能力精确计算过的价格)来买这个职位。就单靠这种卖库兵职位的钱,郎中每年进项都不少于8万两。
通常一个人同时具备“技术含量”又有钱,是不太可能的。所以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组织。这个组织有人专门负责打点户部有关官员;有人专门豢养一些小孩,从小训练***运物(具体的操作太恶心,不讲了),呈生产线,批量生产“库兵”;有人专门负责监管“入职的库兵”,每天定时定点去收钱,少于一定额度的要惩罚,露出马脚的要“定期清除”。而郎中发现那个库兵连续几天没来上班了,就知道该换人了,又来一笔横财。
碰到那些身体心理素质低一点的,脱肛漏银被发现的,那这个损失只能由组织承担了。而那些库兵的命运就够凄惨了。其实郎中早就把合理利润区间都算好了,实际上库兵是拿生命在替郎中赚钱。忙活一年,结果赚个零头而已,还得还给组织做入职利息。郎中去找库兵的不痛快,实际上也是在替自己找不痛快。不然那个组织被郎中压榨得赚不到钱,人家必然去找郎中的上司,把郎中换掉。换掉以后,郎中的命运也就掌握到人家手里了。
文/炒米视角
库兵偷银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因为进出银库都是要***的,而且嘴都要张开,发出哦哦哦的声音,以表示嘴里没有含着银锭。
那么这种局面下,库丁怎么偷出银子呢?你可能已经想到了,用***夹带。据说偷银子的库丁都是从小训练,最早在***里塞涂了油的鹌鹑蛋,然后换鸡蛋,从一个到几个,据说练的最厉害的可以塞进去七八个,这样的库丁到了库房里,一趟偷个几十两官银一点问题都没有。
实际上,这种手法虽然看似隐蔽,但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,库房官员看守库房几十年,银子多少自己心里没有点B数?那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因为库丁的作案都是团伙性质的,其中的大头都是孝敬给了管理库房的官员,甚至很多库丁本身就是这些官员培养的。
你想想,能够系统性的给这些库丁从小进行训练,那肯定不会是一般的小势力,而是成组织成规模的集团。这些集团的头头要么跟库房管理官员有关系,要么干脆就是监守自盗,至于整个过程中最辛苦的库丁,他们拿到的都是小头。
偷盗官银是诛九族的罪名,所以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,有些官员就是发现了他们的勾当,摄于其***,也不敢直说。毕竟,谁会招惹亡命徒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