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鹧鸪天 辛弃疾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鹧鸪天 辛弃疾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鹧鸪天辛弃疾忆往事怎么写的?
有客慨然谈功名,因追忆少年时事,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,锦襜突骑渡江初。燕兵夜娖银胡革录,汉箭朝飞金仆姑。追往事,叹今吾,春风不染白髭须。却将万字平戎策,换得东家种树书。
《鹧鸪天·忆往事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,全词如下:
忆往事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,赢得仓皇北顾。四十三年,望中犹记,烽火扬州路。可堪回首,佛狸祠下,一片神鸦社鼓。
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
这首词是辛弃疾对过去战斗生活的回忆,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敌人的深仇大恨,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老年生活的忧虑。词中的“金戈铁马”、“气吞万里如虎”等词语,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辛弃疾当年的英勇形象。而“四十三年,望中犹记,烽火扬州路”则表达了他对过去战斗生活的深深怀念。最后两句“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”则是他对老年生活的忧虑和无奈的表达。
《鹧鸪天》是辛弃疾写于南宋时期的一篇抒情诗,诗中主要描写了怀念往事、思乡之情。在诗中,辛弃疾以自然景物映射自己的内心感受,描绘出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旧时光景。
作者深情地回忆起故乡的花草树木、故人旧事和过往的征战岁月,表现出自己对故乡的留恋和对曾经的荣耀的向往,使人感受到了这个出身军人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。
同时,这首诗也流露出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未来的追求,通过描绘过往的曲折经历,表达了追求自由人生的向往。
辛弃疾鹧鸪天最出名的一首?
鹧鸪天·送人
宋代:辛弃疾
唱彻《阳关》泪未干,功名馀事且加餐。浮天水送无穷树,带雨云埋一半山。
今古恨,几千般,只应离合是悲欢?江头未是风波恶,别有人间行路难!
所谓“黯然销魂者,惟别而已矣”,送别一直以来是人生之中的一件大事,因此也是唐诗宋词中亘古长青的主题之一。尤其词本来就是抒情达意的一种文体,写起离情别绪就更加得心应手了,从晚唐五代一直到北宋,词的内容多是叙说儿女情长,男女的离别和爱情的失意。
这时候的词,多的是缠绵悱恻之情,靡靡不振之音,可是到了辛弃疾这里,风格就完全变了。
词的第一句直奔主题,想来是听完了一首《阳关三叠》,痛哭流涕,情感大作之下即兴写下的,这样的情景,其词也必然是酣畅淋漓的,没有哀伤凄婉的长吁短叹,而是唱彻阳关,任眼泪奔流。
破嫩芽
辛弃疾 〔宋代〕
陌上柔桑破嫩芽,东邻蚕种已生些。平冈细草鸣黄犊,斜日寒林点暮鸦。
山远近,路横斜,青旗沽酒有人家。城中桃李愁风雨,春在溪头荠菜花。
译文
田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新枝上刚刚绽放出嫩芽,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孵出了小蚕。平坦的山岗上长满了细草,小黄牛在哞哞地叫,落日斜照春寒时节的树林,树枝间栖息着一只只乌鸦。
青山远远近近,小路纵横交错,飘扬着青布酒旗那边有一户卖酒的人家。城里的桃花李花最是害怕风雨的摧残,最明媚的春色,正是那溪边盛开的荞菜花。
《鹧鸪天·代人赋》宋代: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。柳塘新绿却温柔。若教眼底无离恨,不信人间有白头。肠已断,泪难收。相思重上小红楼。情知已被山遮断,频倚阑干不自由。

频倚阑干不自由
这首词的主题其实并不新颖,乃是大多数文人都曾写过的一种情绪——愁。一个愁字,贯穿了这篇宋词的首尾,无论是写感情,还是写风景,每一句中都携带着忧愁之感。
但是辛弃疾却把这种愁绪,写出了新的境界。因为他并没有,像其他人那样隐隐暗喻,而是在开篇就直奔主题——“晚日寒鸦一片愁”。

晚日寒鸦一片愁
在瑟瑟寒风中,太阳已经渐渐西沉,一只乌鸦在暮色中来回盘旋,始终不肯归巢。这一切风景,都在极力渲染着哀怨与忧愁的气氛,特别是最后三个字坦率直言,做出了总结。告诉人们,这首词写的就是一片愁!
接下来,辛弃疾又把笔锋,转向了另一种较为温柔风景。池塘边的依依垂柳,在晚风中轻轻摇摆,它那刚刚吐露的新芽,给这片山水,增加了一抹温柔的绿色。这一句才是真正的婉约风,给人的感觉比女子还要委婉,比柳永还要含蓄。